《第一百隻猴子》裏面講了一個很有趣的故事:在日本宮崎縣串間市的海邊,有座名叫『幸島』的島嶼,這個小島上住著將近一百隻日本猿猴。有一天,忽然有一隻母猴子—它特意強調是母猴子,—去河裏洗了番薯再吃;之後,許多母猴子和小猴子都去洗了番薯再吃;最後,全島80%以上的猴子都跟著做這件事。後來那條河幹了,它們就拿到海邊去洗,因爲海水是鹹的,所以吃起來味道更好,大家也都相繼模仿。結果,科學家發現,當洗番薯的猴子達到100隻的時候,附近其他島嶼的猴子也開始洗後再吃番薯,最後,他們發現世界上所有的猴子在無法聯絡的情況下,都學會了洗番薯。

美國研究新生命科學的先驅萊爾·華特遜,將這種情形稱爲“百匹猿猴現象”。他認爲,當幸島會洗番薯的猿猴數目超過一個臨界點之後,這種現象將不須經過任何介質的傳遞,也能讓其他生活在遠處的猴群,同樣具備這種文化。這說明基因不僅僅是縱向的遺傳,有時候也會橫向地傳出去,類似於波動,類似於磁場。有趣的是,他們發現並非所有的猴子都會學,有15%的猴子是不會學的,而且這15%的猴子基本上都是較老的公猴子,換到人類世界就是大約40歲以上的男人。他們具有一定社會地位,是一群人的領袖,他們都拒絕學,拒絕嘗試新鮮事物,也拒絕進步。

爲什麽源起於一隻猿猴的洗番薯行爲會超越時空,傳播到另一個地方去呢?爲什麽會有一部分的猿猴的行動不受到共鳴影響呢?這些現象可以利用“波動”的性質來進行說明。猿猴的高波動會對其他猿猴的波動産生影響。具有同頻率能力的猿猴很容易就能夠感受到此一影響,進而産生共鳴。但是,具有不同波動的猿猴卻無法感受到,所以就不會産生共鳴。而這些具有不同波動的猿猴,正巧就是領導階級,在猿猴的現實社會中,就是那些有權力有勢力的十二歲以上的公猿猴。只不過對人類而言,超過四十五歲的男性,也同樣缺乏對高波動的共鳴能力,真是令人心生警覺的現象。

《第一百隻猴子》是日本松下集團指定員工必讀的一本書,松下幸之助先生一直強調“具有堅定的宇宙觀及人生觀”是成爲領導人的重要條件。要將生命活得更有意義,要讓生活變得更有價值,就要對所有事物都採取肯定的想法。健全的思考模式,會産生美好的事物,快樂的事物,或積極進取的想法,愉快的思考,肯定性的思考,感謝的意念等等正面的精神作用,在體內分泌快樂荷爾蒙,對自己産生良好的作用,也能透過波動引起周圍人們的共鳴,讓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。這樣的人,自然也能成爲優秀的領導人。

百家爭鳴
我們祖先出現100隻猴子比較早,在春秋時代就已經出現了,形成『百家爭鳴』。他們那時候的“心電感應”那麽強烈,導致那時候出現了各種思想,從儒家的孔子,道家的老子、莊子,到法家的韓非子,陰陽家……中國就是那時候出了100隻猴子,從而影響到今天中國的思想。

就是有一群人過這樣子的生活:名牌大學畢業,可是不留上海,不留北京,跑到陝西、甘肅,生活在窯洞,他們就是這樣一群人。所以所謂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惡,就看你能激發你周遭的人的哪一面,從而會産生一個『磁場』,從100隻猴子到一萬隻猴子、100萬隻猴子,到全天下的猴子。

價值觀的選擇
《第一百隻猿猴》裏面有一個觀點,就是說,只要是對的、真的東西,你就會忘不掉,它會在你的腦子裏産生一個『共鳴』,遺傳給你的小孩。讀了這本書,你可以知道應該怎樣去教你的小孩,在他的成長當中,你要教他些什麽?在你的人生當中一定有一些東西,有一些類似宗教教義的東西,勸人汲取善知識及追求真理,你非常堅定地相信它一定是對的,並能成為善的循環。比如說孝順,孝順是中國人共同的宗教。除了孝順,還有一些特定的價值觀是你堅持的。那你到底具有什麽樣的善的價值觀?

人是跟著價值觀活著的,如果你沒有價值觀,你在這世界上就會隨波逐流,像前些日子報上登的,因爲玩電腦遊戲『傳奇』,武器被偷掉而自殺。可以理解那些人,在他的人生中沒有他珍貴的東西,電腦裏的虛擬武器就是他最重要的事,沒有了,他就萬念俱灰。這是什麽樣子荒謬的價值觀,可是它卻確實存在。

價值觀的核心在於選擇一個優先次序。優先次序的選擇不見得都跟對和錯、好和壞有關。人做什麽事情,和不做什麽事情,有時候是一種選擇,有時候又是一種逃避;你以爲你是在選擇,其實你是在逃避。選擇跟逃避的結果是一樣的,可是過程不一樣,而且人生又能夠逃多久?

曾文祺先生:明基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oh1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