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時,我對著機器人大喊:「去救她!去救那個孩子!」

「但是那個機器人並沒有這麼做,它將我從即將滅頂的車中救出…」

「事後,他們分析機器人的資料,機器人計算出我的存活機率為45%,而那個小女孩為11%,他們認為機器人做了正確的決定…」

「但是,那是個小女孩,我才不管什麼存活率,任何『人』都會先救那個小女孩,機器就是不會,它們就是不懂…」


8月初我出國前去看了場電影,由威爾‧史密斯主演的“機械公敵(i,Robot)”,上面是貫串劇情的一段關鍵對白。

這部電影的背景描繪2035年時,機器人已經成為人類在任何層面中不可或缺的幫手,而主角則飾演一位緬懷過去、敵視機器人的一位警探,在一起發生於機器人研發公司的命案中,受害者為機器人的發明家,主角則高度懷疑機器人是兇手…。

雖然這是一部商業片,但是卻引發了我許多的想法。我們常常被不理性、不客觀與情緒化的思維所困擾,所以我們大量的依賴機械、計算與所謂的數字邏輯,在「數字會說話」的外衣下,我們開始忽略了人性最根本的力量----信念。

尤其在最近百年來,實證科學的興起,凡是強調「假設驗證」,所以造就了許多科學研究與科技發明。不可否認的,這些使我們的生活進步與便利,卻也造成了思想的窄化,缺乏想像與探索的力量。

還記得當我10年前剛進入行銷行業時,
數據告訴我:“年輕人進入行銷業平均壽命9個月”;
朋友勸告我:“從你過去的表現看來,你沒有機會在行銷業成功”;
我的客戶質疑我:“年輕人定性不夠,憑什麼要我相信你”;
我要招募的對象小心翼翼的問我:“你過去賺過多少錢?”。


言下之意,就是質疑我憑什麼能承諾在行銷業堅持、成功。

過度相信數據,反而失去了人的創造力與主體性,不知不覺之間,我們的夢想被他人奪走了!10年前,沒人相信我能夠堅持在行銷業,後來我不僅堅持,還發光發熱。

1年前,當我決定要報考研究所,而且是到心理所進修時,又有相當多的“親友團”拿著一堆“數據與證據”進行勸說,又來了…。

當我拿著我的綠取證書,在親友間“宣揚國威”時,他們的嘴臉,讓我想到當我進入行銷業第六年,成為一家跨國美商公司最年輕的高階主管時,許許多多原先傷害我、反對我、潑我冷水的人,紛紛向我祝賀、奉承。
當初幫我做“負面宣傳”的那位仁兄,害我所有的朋友不敢接我的電話、見我像見鬼一樣,在我小有成就之後,向我借錢(我當然沒借)。

原來,成功就是最甜蜜的復仇!

您被數字與證據控制了嗎?機器人會救主角是因為數字告訴它,小女孩活率較低,而主角要機器人先救小女孩,是因為看到了小女孩未來的無限可能,這是數據無法顯示、沒有證據可以提供的。

我非常喜歡一句話: “過去不代表現在,現在不代表未來” 。如果您過去是一位成功的人,是不是更需要接觸新機會,並且更虛心的學習,迎接未來的挑戰;

如果您過去很平凡,您一定要相信自己,英雄不怕出身低,藉由一個公平、人人可為的機會,得到「真正的快樂、真正的成功」。夢想是自己的,不要再被其他人奪走您的夢想。數字,告訴我們過去到現在的結果,無法告訴我們現在到未來的可能。

在電影的最後高潮,大家發現機器人對人類的控制是來自於一部完美邏輯電腦的指令,超級電腦的完美邏輯開始“主動”思考:“什麼是對人類最好的?如何保護人類?”超級電腦開始推算,要阻止人類的破壞性似乎是不可能的,唯有進一步控制人類,才能建立起一個完美的烏托邦。

電腦永遠不能了解,破壞往往是創造的源頭;就好像數字無法解釋人的潛能,證據無法預測未來一樣。自由意志是不能被剝奪的,各位朋友,請您聽聽自己的聲音,讓我們一同實現夢想。

莎士比亞:正義加上慈悲的調味,人能成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oh1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