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溝通的收與放>~1

每個人天天都要說話,說話,有時候成了解決問題的唯一或重要途徑。
  
溝通能解決問題,但不良的溝通製造的問題卻會更大。像是最近鬧的滿城風雨的“倪夏戀”,倪敏然自殺後,大家都等著夏禕有何反應。除了夏禕隔海的聲明外,經紀人王偉忠幾乎封口,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人、說了哩哩咂咂的一堆話,都不及夏禕本人的現身說法。在日本的機場上演了第一幕,接著是在台灣的第二幕,再來是急轉直下、令人愕然的第三幕。夏禕從一個強悍的上海姑娘,變成一個聲淚俱下、百般順服的弱女子,變化之大,令人引發無限聯想,如果你有看新聞的話(其實不用太刻意,因為所以媒體都被這個新聞佔據了!),你一定會好奇:夏禕給余天夫婦看的光碟是什麼?雙方說了什麼?所謂的“倪夏戀”是否為真?又如何進展?

感情的問題,不是我們這些旁觀者能至喙的,況且這種事的對錯,是很主觀的,尤其倪敏然是已婚的身分…。我想說的跟倪夏戀的對錯與真相一點都沒關係,我只是想從這個例子中,跟大家一起研究「溝通」的收與放!

「死者為大」這是一個普遍的觀點,尤其在中國文化中,它早已超越的事實真相與道德對錯。就好像違規肇事導致死亡的人加上一個循規蹈矩的倒楣鬼,活著規矩的人,要向死了違規的人磕頭加賠償一樣!這在華人世界,尤其在台灣,就是如此。

在溝通的收放間,夏禕的最大問題就在於她的「悍」!所以遭致千夫所指;後來因為她的「悔」!給了其他人台階下,也給了自己一點空間。我無法預測未來,所以無法預知這件事的續後發展,但是生活中,您有沒有要不要說?怎麼說?說什麼?尤其在您面對衝突時,這樣的掙扎幾乎會讓你喘不過氣吧!

我們來看一些心理學的研究。史必茲(Spitz)發現:若長期剝奪嬰兒的照顧,那麼嬰兒最後會陷入一種永遠無法挽回的衰弱狀態,而且容易引起併發症。這意味著情感的剝奪將有致命的後果。在嬰兒的世界中,不可能向成人一樣操作語言,撫摸、照料與餵養就成了他的溝通管道,這樣的經驗是會遷移到成人的。各位想想,當你急著找某人又找不著時,或是平常習慣聯絡的朋友,突然間如「人間蒸發」般斷了音訊,你是什麼心情?焦慮、不安,甚至憤怒、挫折吧!所以,人類都有與生俱來的需求─需要被回饋。

看看監獄或軍隊吧!單獨監禁是所有處罰中最可怕的一種,即使是對體罰麻木的人,也難以忍受。在生理上,長期沒有得到社交與感官上的回饋,會引發器官的變化,像是神經細胞的退化。在嬰兒營養不良的情況下,也會導致同樣的結果,然而,嬰兒營養不良極有可能就是冷漠所造成的。所以人類渴望被刺激、被回饋的需求就如同渴望食物一樣。

儘管如此,你一定會碰到一些人:他們不回電話;他們拒絕溝通;他們用冷漠回覆你的熱情;他們遇到衝突總是逃避…。為什麼呢?接下來我們就要一起討論「溝通的收與放」─為什麼有人總是一直「收」,是什麼影響他們?從心理的角度,他們在經歷些什麼?從談判的權力運作來考量,他們又在打什麼主意?

…待續…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oh12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